台海网8月18日讯据闽东日报报道这些天,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村民陈孝二的心情格外舒畅。8月12日,他申请的15万元“古屋贷”顺利发放到账,解了发展民宿资金之虞。
陈孝二返乡创业已有三年,此前的十余年他一直在福州做水果生意。人去楼空,他家的老屋受风雨侵袭几近倒塌。近几年,龙潭村文创发力,古村重现生机。2018年,陈孝二踏上返乡创业路。翌年底,拆老墙、修古屋,发展民宿。应势而生的“古屋贷”助力,缓解发展民宿资金压力,更让他喜出望外。
屏南古村落资源丰富,然而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外出,老屋残破、乡村凋敝。近年来,屏南创新实践,闯出了“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传统村落文创发展模式,一个个古村拂去蒙尘,重放异彩。
古村保护传承发展,“情怀”落地,还需“实力”加持。资金何处来?据屏南农信社此前的调研显示,以老宅的检漏修缮为例,据估算每栋每年需数千至数万元不等的费用。单靠政府部门的投入,资金有限,也难以形成真正的活力。即便有投资兴业者,同样也需要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持。
资金短缺的另一面,是大量古屋无价难变现的尴尬。屏南农信社普惠金融部经理张远体告诉记者,用于融资担保的资产,按标准应有清晰的产权、可判断市场价值等。但在农村,大量古屋传承于父辈、祖辈,显然无法完全具备这些要素,而成为“非标”生产要素。随着文创推进,众多外来新村民入驻,他们申请当地信贷,按往常流程也需贷款担保人。对于初来乍到的他们来说,难度显而易见。
困则思变。去年5月,屏南农信社推出“民宿贷”信贷产品,满足民宿开发建设经营修缮等资金需求。此后,又开发“文创贷”,扶持文创产业发展。但两者均难以突破担保环节,特别是大额贷款。唤醒乡村沉睡资产,屏南仍需进阶破题。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古屋贷等金融产品创新,以收储、托管等形式进行资本融资,用于周边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古屋拯救改造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等。这为屏南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锚定了新航向。
第一时间响应,屏南农信社于今年6月设立“古屋贷”,并在熙岭乡四坪村举行“金融助力两山两化,激活农村要素禀赋”签约仪式,为熙岭乡文创片区农村要素贷款授信5000万元,现场为6位客户代表授信“古屋贷”。
据介绍,“古屋贷”以文创村民宿的古屋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条件,古建筑产权企业、古村落开发保护企业、古屋拥有者以及在屏南经营民宿的外来新村民等均可申请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万元,且具有利率低、期限长等优点,其年化利率仅为4.35%(单利),期限最长可达10年。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