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眉州,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四川,眉山,玻璃江,因其水色而得名。大自然在这里随心所欲变幻着江水的色彩。夏季,水流湍急,水色深黄。冬季,水流温和,色如碧玉。
玻璃江畔,眉州小镇,就是苏东坡的家。在这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是苏东坡人生的春季,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希望。
少年天才。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出生了。他是家中的长子,父亲苏洵满心欢喜。两年之后,家中再添一个男丁。年轻的父亲对两个儿子甚是喜爱。在古代中国,为孩子取个好名字,是孩子出生后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这寄托了父母对于孩子一生殷切的希望和祝福。才华横溢的苏洵细细观察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发现长子天资聪颖、个性外露,豪放不羁,而二儿子则沉静内敛,亲切平和,踏实稳重。深知儿子秉性的苏洵既喜于两个儿子天资过人,又忧于两个儿子性格上的弱点。于是,苏洵给长子取名为苏轼,“轼”的意思是指古代车辆上供人扶倚的横木,“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他希望苏轼凡事能够隐藏锋芒,不事张扬,行事时瞻前顾后,三思而行。对于性格沉稳的二儿子,苏洵则取名为苏辙,“辙”指的是古代马车车轮行走后留下的痕迹,“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他希望苏辙凡事能跟着别人走,不用担心自己遭人妒忌,可自由洒脱些。
苏洵没有想到,自己和两个儿子,数年后因“一门父子三词客”而名扬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三苏”的美谈。纵览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传为千古佳话。可见,苏洵并不是平庸之辈。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里的“苏老泉”就是苏洵(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
苏洵性格沉稳,聪慧非常。只是在二十七岁之前,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直到他的哥哥苏涣和小舅子一起考中了进士,儿子苏轼出生,他才开始发愤读书,他虽然没有考取任何功名,但也成为了一代散文大家。
父亲苏洵是苏东坡的启蒙老师,他对苏轼和苏辙的功课一直抓得很紧。直到苏轼60多岁时,还对父亲的严厉历历在目:
苏东坡回忆,父亲苏老泉一向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按照计划,他应该已经把《春秋》读完了,可由于自己贪玩,没能及时完成父亲布置的任务,才读到全书的三分之一。结果他提心吊胆,好像嘴里挂了鱼钩的小鱼一样焦虑不安。
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出身于眉山望族,知书达礼、仁慈善良、睿智大度。她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们懂得行事做人的道理。
苏轼家有一庭院,花木成荫,生机盎然,鸟雀在这里栖息、筑巢。程夫人担心孩子们贪玩伤害幼小的生命,就下令不允许孩子们捉鸟。渐渐的,苏家花园成了鸟类的乐园,前来安家筑巢的鸟儿越来越多,它们也不怕生人,有的还把窝筑得很低,孩子们一伸手就能够着。家里鸟雀成群,叽叽喳喳,这让苏轼兄弟有了接触自然与生灵的好机会,他们和小伙伴们常常围在鸟窝边,给它们喂食,观察它们,逗弄它们,好不欢喜,欢乐、慈爱、善良的种子就此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童年的这段美好经历,一生都在苏东坡的脑海里。
这样的严格和督促,这样的熏陶与浸润,塑造了苏东坡的品格,激发了他内在的潜能,天资过人的苏东坡10岁便写出了令人称奇的文章:
“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意思是一个人可以像蔺相如一样手持和氏璧与强权抗争,也可以在打破一口锅的情况下失声尖叫,一个人可以和猛虎搏斗,也可以被野蜂、毒虫吓得惊慌失措,可见思想准备的重要性。
苏东坡的少年天才,已经显现。
遇见爱情。故乡眉州不仅给了苏东坡麒麟之才,还给了他温柔之爱。他的爱情,萌于此。
他的初恋在眉州。苏东坡情窦初开时,悄悄喜欢上了伯父苏涣家的四女儿,也就是他的堂妹小二娘。由于礼法约束,他始终未能将少年的满腹心事向人吐露。这段真情让他一直刻骨铭心:
从此,小二娘一直都住在苏东坡的心里。他为她写情意婉转的牡丹诗,为她写“此心如割”的祭文,拖着衰老病体在她的墓前哭得像个孩子。
这就是苏东坡,一个真性情的男儿。
他的新娘在眉州。1054年,苏东坡18岁,迎娶了眉山镇的大家闺秀,妙龄16岁的王弗。王弗有着妻子的温婉可人,也有着妻子的精明能干。她陪伴苏东坡,走出眉州、穿越三峡、名动京城;她陪伴苏东坡,为母守丧、走马凤翔、游历四方。他们感情温存,相濡以沫。1065年,王弗病逝,遗下一子,年方六岁,这令苏东坡肝肠寸断。情到深处难自禁。在妻死后十周年,苏东坡写下了那句句催泪、凄绝无比的名篇以纪念他的爱妻:
1068年,在为父亲守制期间,在眉州,他迎娶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妻子,前妻的堂妹,21岁的王闰之。王闰之性格温存柔顺,她陪伴苏东坡25年岁月,经历宦海沉浮,与他同甘共苦,陪他颠沛流离、为他生儿育女,直至1093年去世。
回不去的故乡。1056年,20岁的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第一次作别故乡,穿越三峡,经700里水路、400里旱路远赴京都汴梁,去奔赴他们人生的星辰大海。
1057年,刚刚金榜题名的苏氏两兄弟和父亲返回眉州,为病逝的母亲程夫人守丧27个月。
1066年,30岁的苏东坡扶着父亲苏洵及妻子王弗的灵柩,最后一次回故乡,他把父亲和妻子埋葬在了母亲的身旁。
1069年,33岁的苏东坡从眉州出走。“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他把童年留下,把双亲留下,把思念留下,从此一生不曾回到故乡。
但他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蓝。”“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玻璃江流淌千年,再不曾见到这灵气的少年。
历尽沧桑的苏东坡,多少次,在梦里,回到眉州。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