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上演以来,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得到许多知名戏曲研究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5月19日,继《文艺报》专版发表专家评论文章后,《中国文化报》又专版刊发了数位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江西文旅发布今日推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安葵的评论文章《淳朴而又崇高的美学精神》,以飨读者,请广大观众持续关注《一个人的长征》。
淳朴而又崇高的美学精神
——看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安葵
江西是革命老区,在那“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年代,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江西的作家、剧作家也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是同一类题材创作多了,后面的作品就会有意无意间模仿前面成功的作品,逐渐形成一种模式。而模式化是创作的大忌。江西的艺术家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跨越老故事、老主题、老手法等“五老峰”。几十年来,他们的作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笔者看过的作品,如《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等每部作品都使人觉得眼前一亮,给人带来新的审美感受。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又是一次新的突破,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新收获。
作品的故事是独特的、富有传奇性的:一个普通的农民——马夫(名叫骡子),受老板雇用,用自己的骡子为红军运东西,但被雇他的老板骗了,他得不到应得的工钱,红军答应赔他工钱,但他为了不让红军吃亏,甘愿继续为红军运物质,以换回工钱。之后又经过父亲被白匪羁押、驮东西的骡子被炸死、敌人跟踪追捕等种种灾难,在他知道运的是金条、而且自己很需要钱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地去追赶红军,要把金条送到红军的手里……
这是长征背景下的一个小故事,不是红军长征的主力部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但它反映了革命历史进程中人心的向背,表现出中国普通民众的可贵品质,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人物少,故事情节又比较单薄,因此要写成戏、搬演于舞台,难度是很大的。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不仅把这个故事演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更可贵的是发现、发掘出人物和故事的美学内涵,体现出淳朴而又崇高的美学精神,使作品具有深刻而又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骡子的行动是崇高的,到最后戴上了红军的帽子,表示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其思想觉悟有了明确的提高,但这提高不是突然的,是可信的,这是因为作品不仅写出了骡子的“成长”过程,而且表现了其崇高的基础在于农民的淳朴。他对人以诚,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不能让别人吃亏……这是中国农民最本真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使他能够做出崇高行为的根源。外因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温度能把鸡蛋孵出小鸡,但不能把石头变成小鸡。一般的创作多喜欢表现小农思想与革命思想矛盾的一面,《一个人的长征》的创作者更多地看到农民的淳朴与革命理想相通的一面,因此人物的行为就表现得非常真实自然。杨俊的表演也非常好,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融化丑行的表演把人物的内心情感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崇高的东西如果表现得不真实,就会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所谓“远离崇高”的错误思想之所以一度得以滋生,是与有不少“假大空”作品出现有密切关系的。
作品的成功还在于创作者找到了表现崇高的最好的艺术形式——淳朴的民间艺术形式,最突出的是山歌。剧作家盛和煜以及此前多位江西的剧作家,导演张曼君和她的创作团队,对江西的山歌有很深的认知,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如在《八子参军》中,用“十二月怀胎歌”把传统的母爱与革命母亲的情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一个人的长征》中,又把“大步走来喂是喂”作为戏曲音乐的主旋律。这本来是情歌《睄妹子》的曲调,但这种民歌的旋律(亦如广西彩调的“哪嗬咿呼嗨”)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地方的群众审美方式的积淀,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情感。在剧中,随着骡子的成长,“大步走来喂是喂”的涵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开头梦中唱,表现骡子要去看花姑,是“睄妹子”的本义;第二场骡子被国民党乡联防队队长王火彪押走,唱“大步走来喂是喂”,在无奈中也显露出“无畏”;第四场结尾骡子见到了邱排长,跟上一起去赶红军,合唱“大步走来喂是喂”表现他又充满了希望;第五场骡子又被王火彪追上,为了保护红军的金条,他决定把王火彪引到另外的地方,再唱“大步走来喂是喂”则有一种慷慨赴死的味道;第七场骡子与红军邱排长在一起,邱排长也学会了唱“大步走来喂是喂”,他还与邱排长争论到底应该是“睄妹子”还是“干革命”,但到最后邱排长牺牲了,他一个人拄着木棍、艰难跋涉时,再唱这首歌时,就自然地变成“大步走来喂是喂……跟着红军……干革命”。随着山歌内涵的变化,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成长,淳朴自然地通向了崇高。
如何对待群众的、民间的艺术形式是测试艺术家对人民态度的一把尺子。《一个人的长征》的创作者热爱、熟悉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民间艺术形式,这是他们爱人民的表现,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一把钥匙。
中国的革命必须重视农民,同时也要重视知识分子;艺术上重视“土”,但也不能排斥“洋”。《一个人的长征》写了古小姐,不仅为骡子得以逃脱王火彪之手创造了条件,而且在艺术上也做到了“土洋结合”。古小姐是洋学生出身,向往革命,得到机会就要投奔红军,但她遇到的“红军师长”骡子并不真正理解“革命”。在篝火边古小姐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唱着带洋气的歌剧的曲调,朗诵着高尔基的《海燕》,骡子并不理解,你唱“高尔基”,我唱“好想你”(想他的花姑)。这个场面很有喜剧性,但创作者并无贬谁褒谁之意,而是互相映衬,从而表现出革命的“包容性”。革命,长征,使各阶层的群众团结在一起。同时也表现了艺术观念的包容和融合,洋的土的,雅的俗的,汇成了一曲和谐的奏鸣曲。一个人的长征,也是千千万万民众的长征。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