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和全国、全省一样,硕果满枝,发展喜人。
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到“镇窑”、“明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成功复建复烧景德镇历代十三座典型制瓷窑炉,到运用各种形式让各类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广泛融合、深度融合、活态融合。
从古窑印象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建成,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
文旅融合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3年5月,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1年,古窑作为全国5A景区的唯一代表,在“全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作典型经验介绍
这十年,古窑景区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主管局的直接领导下,古窑景区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创建规划》和《提升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旅游设施建设;按5A景区质量标准212个评分点细抓落实,共召开创建专题会议64次;完成申报资料,共计文字资料537份,31.6万字,图片材料493幅。2013年4月11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4月,古窑景区又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2021年6月18日,古窑景区作为全国306家5A景区的唯一代表,在“全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作《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和持续提升》典型经验介绍。
这十年,古窑景区内的“镇窑”、“明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古窑景区内荣获“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镇窑”及“明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9月16日,国家文物局李群局长一行到古窑景区视察,肯定了古窑景区对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这十年,古窑景区成功复建复烧了景德镇历代十三座典型制瓷窑炉
在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历代瓷窑复烧专家顾问团队,进行了文献收集、窑址考察、研讨论证、撰写论文、绘制图纸,然后组织施工,古窑景区先后复建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清代狮子窑和清代明炉暗炉,使之成为极具震撼力的文化旅游景观,同时实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活态传承。古窑景区历代瓷窑点火、开窑已成为常态化的文旅活动。
这十年,古窑景区运用各种形式让各类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广泛融合、深度融合、活态融合
景区先后恢复景德镇传统圆器作坊手工生产线和大件作坊手工生产线,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窑神童宾大型青铜像落成,并举行窑神童宾纪念系列活动。督陶官唐英纪念馆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落成开馆,向广大游客开放。《景德镇陶歌》大型陶瓷箭筒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落成、展示,出品发布《景德镇陶歌》歌曲和MV。编辑出版了十期文旅融合的《景德镇古窑》期刊杂志,由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题写刊名,全国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纷纷为期刊撰写论文。古窑印象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全面竣工对外开放
这十年,古窑印象文化商业旅游综合体建成,2021年5月对外开放
古窑印象综合体C层为多功能会议室、艺术展厅,一层为陶瓷文创展厅、艺术休闲区,二层和三层为窑窑领鲜瓷文化餐厅,餐厅体现瓷文化特色,贯穿水与土、瓷与窑的文化脉络,拥有大型宴会厅、主题多功能厅、瓷窑包厢,可同时容纳1800人用餐。综合体集购物、休闲、展陈、科教、餐饮、文化传播为一体,极大提升和丰富了古窑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项目。窑窑领鲜和伊龙大酒店融合大发展,成为景德镇文化旅游餐饮业著名品牌。
这十年,古窑景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3年12月,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荣获全国“2013中国旅游影响力人物”Top10。
2014年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景德镇)活动闭幕式及复烧系列活动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
2015年1月,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代表古窑景区在第四届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典型发言。
2016年9月,由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领头编制的《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江西省地方标准,是全国旅游景区第一个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地方标准。
2015年5月,古窑瓷笛获得“2015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019年6月,古窑景区被文旅部“非遗”司和中国旅游报社评选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2022年,古窑景区文旅融合项目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评选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成绩让我们倍增信心,未来让我们充满希望。守正创新、接续发展,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将继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