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间如白驹过隙,还有几天,我们就将迎来2023年的农历春节,又是一年春节到,不知道你对春节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是匆忙并幸福的春运?还是短暂而慵懒的假期?或是满载温暖的礼物?在外打拼了一年,总得为家人和朋友带上一份新年的小礼物,身在江西的你,有没有想好要带点什么回去?
南昌进贤李渡酒
抽着大前门,喝着李渡酒,那是老一代江西人的集体记忆。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父辈共同的经历,怀念那些记忆中的风景、味道、品牌。印象中那馥郁的酒香、清亮的液体,就是李渡酒。
这一杯酒、一缕香伴随了无数人从少年到白头,承载了几代江西人的本土情怀。举凡年节吉日、宴亲飨客、洗尘饯行等,似乎都离不开喝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九江茶饼
九江茶饼又名庐山茶饼、桂花茶饼,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色小吃,江西四大糕点之一。
茶饼食之皮脆馅酥,薄而脆,酥而甜,入口松爽,取一碟茶饼佐以一壶香茶,三两好友相聚,别提有多悠闲了。
庐山云雾茶
庐山,北临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南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遗世独立、地势高耸。每当春夏之际,从鄱阳湖蒸腾起的水汽使庐山呈现出美轮美奂的云雾景观。在大自然亿万年造就的瑰丽景致中,中国传奇植物——茶树肆意生长。
庐山云雾茶的精良品质在史志中早有记载:“焙而烹之,其色如月下白,其味如豆花香”。在一些志书中,万古冰霜、日月精华孕育出的庐山云雾茶,甚至被认为是压倒一切名茶的人间极品。清代陈廷灿《续茶经》卷上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既成,色香味殆绝。”
鹰潭天师板栗
鹰潭天师板栗有着数千年栽种历史,相传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隐居龙虎山炼丹时,在天师府附近栽种了很多板栗树,并“以栗代饭”,天师板栗因而得名,且一度成为天师府的必备粮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
上饶糯米籽糕
糯米籽糕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小吃,逢年过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这道小吃。
婺源话把鸡蛋叫做鸡子,顾名思义,糯米籽糕就是用糯米和鸡蛋制作的。糯米吃起来非常爽口,不粘牙,配上五花肉颗粒,入口更加具有嚼劲。这样的传统美食如今已经越来越少见,吃过一回就足以让人念念不忘。
齐云山枣糕
“江西的特产店基本都会有一样特产齐云山南酸枣糕,有人说,离开江西一定要带走齐云山南酸枣糕。”齐云山枣糕入口由酸而甜,纯滑柔韧,枣糕含鲜果固有的丰富植物黄酮、天然果胶、维生素C、膳食纤维、有机酸、氨基酸、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植物黄酮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抗肿瘤,养心安神的作用。
拆开包装袋,一口咬下去满口南酸枣的果香,入口由酸而甜,酸甜度适中,口感丰富,健康美味,是餐后解腻的家庭必备零食。
南安板鸭
“冬至过,板鸭香”。南方地区素有冬季把鸭腌制成腊货的习俗。“干板、酥、烂、香”,样似板状的板鸭,一直是中国人逢年过节的必备腊味。南安板鸭是江南省著名的特产,发源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岭北道南安府,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肉嫩骨脆,尾油丰满、味香可口,是腊味中的上品。”是对这一款南安板鸭赋予的最高的评价。南安板鸭的肉质细嫩紧密,香味浓郁,骨肉分明,单看外表,都让人不禁流下了口水。
以上就是为大家推荐的江西特产啦!还不知道过年买什么特产带回家的你,有没有满意的呢?如果有,那就快点行动吧!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