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江西婺源篁岭村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紧紧抓住乡村旅游本质,打造原乡精神家园,在已成功塑造的“篁岭晒秋”“梯田花海”等乡村旅游IP基础上,不断挖掘乡俗、乡景、乡味、乡宿内涵,再造“中国乡愁体验地”乡村旅游IP,形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乡村美好生活意境与心灵归宿。从而吸引更多人在篁岭的乡宿、山野、田园中体验乡村慢生活,感受记忆里的乡愁韵味。
篁岭村民晒秋
还原旧民居场景
六顺堂80、90年代旧民居
婺源篁岭以580年历史古村为基底,复原了随处可见的怀旧主题场景,在村口转一转传统“农用风车”,看一场复古老电影,回味儿时童趣;再到民俗展览馆,摸一摸老物件,看一看老乡村,重拾乡愁记忆。六顺堂80、90年代乡村旧民居、摄影吧老照相馆……都还原了乡村民居的自然与古朴,呈现乡村最本真的面貌。
传承老传统民俗
篁岭村民晾晒
篁岭村民切晒辣椒
记忆里的乡俗,是抹不去的乡愁。村民们顺应天时,四季晒秋,在晒工坊、五桂堂,游客可体验晒秋农俗的全过程,感受最原真的朝晒暮收乡村生活。而传统节日是村民们朴实生活外最热闹和隆重的庆典,每到春节、元宵、端午等节日,村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本土民俗活动,徽州婚俗、傩舞、徽剧、非遗板龙灯……让游客不仅能沉浸式体验当地民风民俗,还能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留住乡愁好味道
篁岭村民做清明粿
从古徽州民居里长辈的炒米糖、记忆中儿时才会出现的爆米筒,到晒工坊作坊里的各式各样记忆中的味道,再到深度还原过去年代的生产生活……篁岭古村的烟火气遍布村口街巷,既保留了乡愁韵味,也让游客们可沉浸式体验晒秋人家的当地民俗。
除了各类乡土味十足的民俗小吃,在篁岭村还可品尝到由本地乡厨烹饪出的乡村八大碗、晒秋宴、长桌宴等地道乡村特色宴,篁岭乡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与乡愁,游客可深度感受婺源乡村宴席的风土人情。一场宴席就是一场相逢,在唇齿之间,感受中国最美乡村的乡食文化。
焕新原生态乡宿
今年的篁岭,在升级巩固原特色民宿的产品基础上,扩大新住宿的挖掘,打造了乡村秘境别墅——倚山居美宿,让乡村、老屋“焕”然一新,既保留了积淀深厚的乡村文化特点,不失原本韵味,又利用新的设计手法,打造出舒适而怀旧的风味乡宿。
婺源篁岭晒秋盛景
人间烟火盛处,正是心安吾乡。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传承着古徽文化、传统非遗、当地民俗,如今的篁岭俨然成为一幅带着浓浓乡愁的农家山水田园画卷……也是一处融合乡村生活、民俗文化和现代慢生活理念为一体的“最美乡愁体验地”。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