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逆袭一、二线,这个暑期,特色县域游热度与暑期气温一同攀升。越来越多的小众城市,成为比一、二线城市等传统旅行目的地更耀眼的存在。
为何小城旅游频频“火”出圈?
福建平潭交出满意的答卷。
当地将军山景区,深挖在地海防文化“富矿”,将“硬核”的红色旅游资源与“柔软”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激活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唤醒游客家国情怀。
一、圈粉
红色旅游目的地成就县域文旅新名片
7月31日晚,平潭将军山“和平碑”上亮起红色灯光,致敬“八一”建军节。
2023年,平潭将军山景区全年游客接待总量跃居平潭重点景区第八名,涨幅达到惊人的184.4%。
景区从“平潭阿卡林”逐渐跃升成为携程“平潭必打卡景点榜”No.2,夜游产品“岚起山海图@中国平潭将军山”进入抖音城市(福州)热销观光榜TOP4。
毫无疑问,将军山景区正在以地方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提升探索,点亮小城红色文旅“破圈”的一道曙光。
二、底色
海防文化浸润平潭“硬核”红
将军山景区的火爆,只是平潭“小城出圈”的缩影之一。
笔者观察到,平潭能火爆全网,有着它“硬核”的底气。
地处东南海上要衢的平潭,史称海坛岛,又称岚岛,扼控江浙闽粤海域,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平潭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屏障的重要使命。
青观顶头寨遗址、海坛海防博物馆……行走岚岛之上,海防遗址无处不在;
回望历史,从唐朝军马放牧之地到明朝设游营、戚继光抗倭,再到清代平潭设海坛水师、平潭与台湾班兵换防两百余年,海防文化因子始终渗透在平潭的人文肌理之中。
海防爱国的情怀也延续至当代。
铭记厚重历史,承载未来期盼,这抹岚岛上最亮眼的“硬核红”,也成为平潭上岛旅客必来的“为祖国统一点赞”打卡地标。
三、解码
“柔软”家国情怀实现游客情绪价值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柳雨佳女士分析,当下红色景区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心头好”,年轻人对旅游产品个性化、趣味性的追求,也同样体现在红色景区。
平潭将军山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海防文化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让平潭将军山具备重新“走红”的底色。
但如何让景区红色底蕴更加贴近游客,在地文旅系统和运营团队,不断挖掘海防文化资源,创新产品,探索红色旅游和游客情感需求的契合点。
白日里,山巅海畔、坡道林间、万平石林等天然生态,都代表着将军山独特的艺术气质。
蜿蜒山海之间的战壕遗迹,“金戈铁马”“江山永固”“满江红”等记录历代海防精神的石刻,是将军山铿锵风骨的生动写照。
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将军山景区围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绿色生态游、历史人文游、夜游的融合,展开丰富的主题活动,为所有游客在大自然里上好一堂时代的“红色人文课”。这样的探索颇有成效,景区先后入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如今,将军山持续推出“一TONG举杯”“为祖国统一点赞”等年轻态玩法,“圈粉”年轻人。
随着夜风轻拂,边走边看的“岚起山海图@中国平潭将军山”结合裸眼3D、全息技术等数智文旅手段的现代化表达,将平潭七千年的高光时刻,可视化呈现为可零距离体验的旅游产品,带来更有质感的交互体验和更广泛地分享共鸣。
一步一景,相传由戚家军传入平潭,并被海坛水师将士带到台湾营地操习的藤牌阵法,以机械数智动偶装置阵列“激活”,随“和平碑”上的光影演艺,将平潭戍卫海疆的耀眼历史“倒影”眼前;
满载家国情怀的“中国图”,徐徐在18000平方米石林间的山海实景多媒体夜光画轴中展开,“岚台一家亲”“欢迎回家”的绵长柔情呼唤回响山海,游客们在光影中从“走近”到“走进”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向过去致敬。如此别具匠心的创意,也吸引着国际友人的目光。“在这里领略了这么多的平潭文化,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来自摩洛哥的运动员Celine说。
今年暑期前,2024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中国平潭站)火热开打,将军山景区玩起跨界策划,邀请摩洛哥、芬兰、德国以及冈比亚等多国运动员夜游“岚起山海图@中国平潭将军山”,各国运动员还纷纷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发文传播,擦亮走进了解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微缩窗口”。
笔者手记:
文旅目的地的气质培养,是一个以科学运营体系为基础、无数个“偶然”“灵感”积累碰撞的漫长过程。
相较于发达地市及“老牌劲旅”景区,平潭在文旅产业发展领域的“先天优势”并不明显。
但平潭将军山精准聚焦市场发展趋势,坚持巧妙地用“柔情”的家国情怀,为“硬核”的红色景区资源添彩,挖掘时代价值,并将国内外游客声势转化“发声筒”,实现成长“聚变”。
严肃化主题和娱乐化体验并非绝对冲突。从“走近”到“走进”,从发现趋势到制造趋势,从“要我去”到“我要去”……期待将军山“不一样的红”,滋养出国际旅游岛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