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13707098659  投诉:13707098659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化旅游网 > 新闻 > 文旅要闻

文化之光浸润山川河流——江西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亮点扫描

2024-12-10来源:江西日报编辑:龚云飞作者:曾悦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青山绿水间读万卷书、云谷霞光深处听曲赏戏、热播短剧中追风热门景点……今年以来,江西省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文旅新业态、旅游新产品频频涌现,让文化之光浸润山川河流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亮点。

▲庐山书房

  景区阅读 文旅新景

  从观光到体验,情感价值正在重塑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景区通过文化元素导入,加快激活文旅融合的一池春水,图书馆进景区便是其中有力的探索。

  “瞧!‘云端’那边还有个书店。”近日,一名游客在庐山牯岭街,指着前方的庐山书房欣喜地向家长说道。记者沿着他所指方向,看到坐落于丛林间的书房被云雾缠绕,正如社交平台网友所描绘那样:“半是书香半是云”。记者走进其中,发现不少游客在此阅读、小憩。透过书房的玻璃,鲜花、绿叶尽收眼底。该书房主理人曾雅娴向记者介绍,这座公益性书房于今年7月开业,位于海拔1100余米庐山核心景区内,因常年云雾缭绕,又被称为“云中书房”。开业以来,举办文化讲座、沙龙,吸引了不少游客走进书房,纵享阅读体验。“这里有很多关于庐山历史、植物、文化的书籍,在此‘阅读’庐山,让我对庐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了解。”说话间,游客李聪还不断用相机记录云雾缠绕中的书房的如画场景。

  记者了解到,书房进景区,我省各地做法不一、各具特色,不少地方利用当地本土文化资源,在景区建公益书房,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让该书房成为景区内的“景中景”。如吉安万安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红色罗塘、高岭宿集等景区建设书房。加之高岭宿集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银杏之乡,书房置身于千年银杏与万亩竹海之中,犹如一颗明珠。据了解,该书房于2024年9月底竣工并对外开放,拥有藏书2500余册,书房也成为游客到此旅游时常去的“打卡点”。

  此外,赣州宁都县还出台了《宁都县建设“风景读好”景区景点书房(咖、屋、吧)实施方案》,对景区景点书房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步骤、奖补标准、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通过奖补的方式,引领景区景点自主建设新型文化空间。

▲新余仙女湖非遗表演

  非遗活化 共融共生

  当前,越来越多非遗资源在景区中被活化利用,变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符号,形成新景区发展的新卖点,实现突破发展。

  以宜春万载为例,当地为加强濒危剧种传承保护与发展,组织开展濒危剧种进景区活动,每周六晚在万载古城展演,当地已打造出“逛古城、看焰火、赏花灯戏”的特色文旅融合品牌,每年演出达100余场,拓宽了文化供给渠道和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群众面,推动文化惠民、文化悦民。“非遗戏曲进景区,让濒危剧种进景区活动成为本土特色的文旅融合‘金招牌’。”万载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傩戏、花灯戏等现有非遗资源,还让濒危剧种重新焕发生机。

  万载推进非遗进景区做法并非个案,在景德镇,非遗与景区的融合愈发明显,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明清御窑风火窑复烧点火系列非遗活动,可让游客一览瓷器从点火仪式到复烧的全过程;在新余,夏布绣、花鼓戏、分宜版画、昌坊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为景区研学产品,围绕非遗大集、非遗展演、非遗晚会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在吉安万安,当地百嘉老街、田北画村等景区打造非遗场景,设立赣剧非遗表演体验区、文创产品展示区及古戏台等非遗项目展示区,激发旅游活力,丰富旅游体验,让游客们在欣赏古街文化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增添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内《海昏行》取景点

  业态创新 释放动能

  江西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旅游目的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符号?各地正在探索新做法。

  记者注意到,在推进文化进景区的实践中,我省尤其注重文旅业态拓展创新,比如抓住微短剧的“风口”,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推进“微短剧+文旅”的本土化实践,一批题材新颖、质量较好、融合度高的微短剧备受关注,如以三清山场景元素取景的《世另我》、展现吉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浮生一梦》、反映海昏侯历史的《海昏行》等微短剧,无一例外在剧中展现了各自秀美风景和厚重历史文化元素,带动了不少年轻游客“跟着短剧去旅行”。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在旅游业态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业态的创新赋予了文旅融合全新的内涵。前不久新余推出黑神话悟空巡游、山海传说巡游剧目、火壶表演等前沿业态20余项,并策划“电厂喜事”“复古年代秀”等演艺活动,为游客创造了崭新的深度体验场景,有效延长了游客在景区参观停留时间。新余的做法文旅融合中业态创新的缩影,当前,我省正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延伸文化和旅游体验链,以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资源释放了文旅融合新潜能。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深化“公共文化场馆+旅游服务”试点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设施申报国家A级旅游景区,走进景区景点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跟着诗词游江西”活动,让承载赣鄱文化的诗词曲歌赋引领游客畅游江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 曾悦之)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江西旅游信息通讯员
 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群

江西旅游网信息员

江西红色旅游网信息员

江西文化旅游网信息员
江西网警在线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