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秦淮灯会点亮夜空,上万只非遗花灯下人头攒动;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排队体验“唐宫夜宴”;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高涨,票房接连创造新纪录……开年以来,文化元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2月份,在春节消费带动下,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各地区各部门用好促消费政策,经营主体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主动创新,促进消费实现平稳开局。
大江南北,沿海内地,文化像是一个强力的催化剂,让消费市场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民俗活了,各地举办的醒狮、英歌舞、龙舞、板凳花灯龙等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博物馆火了,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客流保持高位,“博物馆过大年”成为更多消费者的热门选择。传统市集红了,很多年轻人热衷打卡农村大集,把赶集的照片、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从文创产品到文化旅游,从传统戏曲到现代影视,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国潮味”满满。
文化消费的火热,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月5日,2025年电影春节档,95.10亿元的票房创下历史纪录。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非遗”搜索量同比翻倍。途家民宿平台上,“民俗”“非遗”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2倍。在江苏淮安一家购物中心的潮玩店,“哪吒”周边产品上线即售罄。在北京一场庙会上,现场表演非遗拉糖技艺的摊位前排起长队,一天卖上几百份。文化如同一把密钥,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流量密码。
文化消费走热,折射需求之变。当性价比不再是决策中的唯一考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尤其是青年消费群体,正在市场中定位新的坐标系。95后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不菲的苏州缂丝手包,在不少人眼里,“这不是奢侈品,是能拿在手里的千年文明”。这种将文化消费视为“精神刚需”的心态,折射了物质丰裕时代的需求跃迁,如今人们更加看重消费体验、新鲜感和社交属性,愈发渴望通过消费实现审美表达、社群归属与文化共情。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唤起年轻群体的情感认同,让他们更愿意为传统文化埋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个性化需求。
文化消费的爆发不是偶然,背后是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同频共振。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融合出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样。越来越多中国和全球品牌,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富矿,用“文化叙事+设计赋能”,进军发展新蓝海,创造市场新增长点。“国潮”服装开售即售罄,中国风的彩妆产品销售火热,《黑神话:悟空》流行海外市场,成为文化消费供需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支持,提升了消费体验。AR技术让青铜器开口说话,敦煌研究院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壁画藏品,AI绘画软件将《千里江山图》转化为赛博朋克风格壁纸,浙江嘉兴乌镇景区的人形机器人引得游客纷纷“握手”合影……科技强势加持下,传统文化之美更加具象化,以轻盈的姿态嵌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消费大餐中,文化不是调味剂,而是主菜。随着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不断释放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文化消费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是激发消费潜能的重要力量。要紧跟消费新趋势,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更快更深融合,用好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造出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文化消费热情,给人们带来更多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更强活力。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